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生态学考研招生情况和备考指导经验分享植物学…

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生态学考研招生情况和备考指导经验分享植物学…

华中师范大学生态学考研经验贴 1、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选择大于努力,因此我们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在选择学校上。尽管考研是为了去更好的学校进行深造,但报考的院校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尤其是在全国考研人数骤增的严峻情况下,目标院校要求太高或者是招生人数太少都必须慎重考虑,尽量是做到“够一够,摘到桃”。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属于较为知名211院校,学校历史悠久实力雄厚适合深造。除此之外,学校所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出校门就有地铁,距离高铁和火车站或者客运站都很近。 我选择生态学专业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不太喜欢生物学的生化细胞方向,对于长期在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还是比较抗拒,更希望能有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到全国各地有更多的游历。而生态学的研究基本步骤就是野外工作到室内实验,室外的工作能给人更多的锻炼机会,而室内的工作也是能够更好沉淀自我,掌握实验方法。第二是生态学的学习同样是偏向于动物学植物学,因此在生物学报录比太低的情况下,如果只是对动物学植物学或者环境方面感兴趣的同学,直接选择报考生态学也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近四年生态学的报考相关信息如下表: 年份 分数线 录取人数 报录比 2019 310 10 25% 2020 330 12 (含2个推免生) 29.4% 2021 295 12 44.8% 2022 310 20 39.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复试分数线除了总分要超过之外,单科成绩也不能忽视,一般华中师范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的英语和政治单科线要求在40-45左右(大约是比国家线多五分),专业课在85分以上,所以偏科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要尽可能提升薄弱的科目,以往确实有很多分数不低,但是由于单科没过线遗憾未进入复试。 关于改革,近些年来国家大力生态文明,希望更好的建设中国现代化的生态之路,相应的也体现在了在生态学的招生上,每一年的人数都有扩招趋势,不但如此在复试名单公式的时候也大概率会增加几个名额。 2、初试经验 我的初试成绩是400+,并且看到历年来复试名单上还是有许多人的单科能够考到120+、130+、140+,所以我认为学校的成绩并不存在压分现象,灵活作答是可以得到高分的。 专业:071300生态学 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745普通生物学 (4)851生态学 初试参考书目: 普通生物学《植物学》(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陆时万、徐祥生、沈敏健主编,2011。 《植物学》(下册),吴国芳、冯志坚、马炜梁等主编,201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851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牛翠娟主编2015(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态学》,李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生态学从个体到生态系统》,李博、张大勇、王德华译,2016.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前四本必须要购买并且透彻理解,后两本一般不需要购买,因为《基础生态学》就是其他两本生态学的精炼,这一本完全足够。 初试必买辅导书: 植物学学习指导 李洪庆、王幼芳、马炜梁主编 生态学考研精解 毕润成、高瑞如 科学出版社 动物学辅导与习题解答 王国秀 主编 华中科技出版社 英语和政治不难,只需要根据网上相关老师课程的学习,多刷题多总结规律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 不展开细讲。 专业课的复习尤为重要,毕竟满分150分,比重很大且容易取得高分。在考研前期,首先根据视频课(机构、b站都可以)学习两次以上植物学动物学课本,学习两次基础生态学课本,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勤做笔记。考研中期结合课本做资料、真题中的习题,要做到习题烂熟于心。考研后期就开始做剩下的真题并且最后一个月冲刺阶段研究真题规律,背诵辅导书以及资料中重点内容,背诵笔记里的经典题目,反复背诵课本和练习册能够让你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清晰的印象。千万不要忽视于钻研真题,把握规律,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阔思路,捋清每一本书的内容,确保合上书也能做到知识点的回顾脉络清晰。 诚然,生物科学类的课程知识点多且杂,但学会结合真题有选择性地反复背诵,综合历年真题研究出题规律,结合报考院校老师研究的方向进行揣摩,能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顺利取得高分。关于是否要报班,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建议如果是基础不好、自制力较差且跨考的同学,可以考虑报个硕课网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会根据大家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制定授课计划,全程跟进学习进度,学起来会比较省时省力,效率会很明显的提高。 举个例子,各位考研人也可以自行总结,真题相关规律总结如下: 1.植物学: 因为有老师的研究方向为传粉生物学,故每年都会有内容涉及到花粉多总结多背诵,例如传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花粉小孢子的形成过程、大孢子母细胞等等。另外平时也要注重积累,比如说有一年考到了检索表,还涉及到了植物学实验的相关内容。 2.动物学: 动物学学习指导这本书可能会出现原题。华中有老师研究两栖动物的繁殖,例如一年考试为是两栖动物的演化。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真题基本都会出现xx的进化过程,建议平时将所有的系统演化过程都写过一次,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华中研究繁殖方面比较多,无论是植物的繁殖还是动物的繁殖,都需要全面复习 3.生态学: 因为有老师研究的是湿地生态学,所以要注意水体污染方面的知识。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这些是重点也是世界上的热点问题都需要多加注意。 3、复试经验: 根据近几年的规律,进入复试的人数一般是120-130%,线上复试的话初试和复试占比是七三开,线下复试的话是五五开。 复试内容一般包含笔试、外语口语测试、专业综合面试,每年的比例都有所调整,具体要参照当年的复试细则。笔试一般占比较少在10-20%,难度不大不必过分焦虑,英语的准备就按照六级的口语来准备,适当也可以听一听六级听力,锻炼自己耳朵对英语的敏感度。综合面试主要是突出表现自己心态好,抗压能力强,不怯场就能够给老师极好的印象。 4、总结 既然决定了考研,那么为了不浪费每一天,应该将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比如不让学习时间碎片化,尽量删除掉手机上一切与学习无关的软件,关闭所有软件的通知,不参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为了使学习更加高效可以在吃饭、走路的这些时间可以放松头脑也可以巩固知识,总之,当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学习的时候,没有时间用来焦虑,也没有时间自怨自艾,任何时间只要困了就睡 事实上,任何人选择考研都不是因为它简单而去考,正相反,考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必须做好十足的心理准备。如果本科是生物生态相关的专学习专业课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难点在于如何灵活运用知识解答试卷上灵活的问题,因为研究生的选拔考试绝对不是机械的背诵,一定要有自己对知识的总结和积累。在校生考研期间也可以适当抽出一部分时间去教室听生态学老师讲授的专业课,这不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正相反,我认为在对课本知识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听老师的讲授又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额外的知识。 在考研的过程中或许最常看到的一句话是,xx月开始准备考研,晚吗?其实正确选择院校,带着必胜的信念的学习下去,其实一切都刚刚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考研最忌讳摇摆不定心智不坚,我们应该在拼尽全力之后告诉自己对结果顺其自然,而不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想法听任事态发展,与其焦虑不安错失机会,不如充满期待从现在开始拼搏。 ...
阅读更多
2024MEM上海地区MEM院校信息汇总林晨考研上海_专业型_技术_相关

2024MEM上海地区MEM院校信息汇总林晨考研上海_专业型_技术_相关

原标题:2024mem | 上海地区mem院校信息汇总 林晨考研上海 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是国内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中的一种。自1991年我国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mba作为最早的专业硕士学位之一,目前发展情况无疑是最好的,社会知名度与认可度都非常高。但是对于一些技术优势主导型的企业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既了解经营、又懂得技术的管理者。所以在2010年中国工程院一批资深院士的倡议,委托清华大学进行学科论证后,同年教育部批复新设置了工程管理硕士(125600)专业学位。自设立起,mem着眼于工程技术与综合管理的结合,培养“技术+经营”双料人才。 前面几期给大家汇总了上海地区的mba和mpa的相关信息,今天,林晨老师按照各大院校2023级招生简章给大家汇总了上海地区mem院校项目类别、研究方向、学费、招生计划人数等信息,想报考上海地区院校的小伙 伴们赶紧收藏起来吧 上海地区mem院校汇总 划重点!!! mem专业方向较多,分数线相对也比较高,同时mem相对mba开设的提前面试批的院校没有那么多,所以想要参加提前面试的同学一定要时刻关注!接下来林晨老师也会持续更新上海各大院校关于mem提前面试的相关信息! 以上就是林晨老师为大家整理的上海地区mem院校信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择校哦!已经确 定心仪院校的同学,也要抓紧开始准备提前面试和笔试啦!如果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院校和专业,欢迎咨询林晨老师! 相关阅读 上海12所院校mba提前面试安排汇总 林晨考研上海 上海地区mba院校提前面试内容大汇总 林晨考研上海 上海地区mpa院校信息汇总 林晨考研上海 上海地区非全日制mpacc院校招生信息汇总(附提面攻略) 上海地区mem院校提前面试内容汇总 林晨考研上海 上海地区mem院校提前面试时间汇总 林晨考研上海 林晨老师,你相见恨晚的(mba mem mpa emba mpacc)择校 初试 提前面试 复试 调剂的指导老师,目前已累计陪伴1000名学生考生理想院校的mba mem mpa emba mpacc。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阅读更多
2023年研究生考试今日开考各地优化服务为研考护航考研借考全国硕…

2023年研究生考试今日开考各地优化服务为研考护航考研借考全国硕…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24日)开考,各地各校纷纷行动起来,以各种暖心服务助力考生。 江苏:“苏青驿站”服务研考考生 正在办理入住的是安徽籍考生陈倩倩,今年研考她选择在南京借考。在网上关注到江苏推出了“苏青驿站”,为异地借考考生 提供住宿便利等相关服务后,陈倩倩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 南京江北新区团工委工作人员 米阳: 我们在后台会有专人来审核,只要青年符合我们所需要的条件,即可在一天之内回复审批入住。 今年,根据教育部的部署,考前返回报考点确有困难的考生可以申请借考。江苏团省委发动全省13个地市考生考点附近的33家“苏青驿站”和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为异地借考考生提供住宿便利、考前减压等相关服务。考生通过江苏团省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上传相应材料即可。 方便考生 各地优化考生出行食宿等服务 为方便考生,各地在考生出行、食宿、卫生、环境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服务,一些地方和考点表示将为考生提供午餐等。 中国计量大学后勤服务中心餐饮管理部主任 孟应雷: 我们严把原材料的验收关,全程监督食材制作过程,确保食材既安全卫生,又营养美味。我们在各个考场设立了爱心姜汤,确保第一时间将热腾腾的免费爱心餐送到每一名考研学子的手上。 (总台央视记者 潘虹旭 李墨白 江苏台 李志阳 徐泽城 浙江台) ...
阅读更多
202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考研必看参考经验指导

202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考研必看参考经验指导

202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考研必看参考经验指导 1.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因为不想学概率,所以决定考数学二,浏览了一下数学二的院校,211选择挺多的,985选择并不是很多,又想江浙沪,可能就南大复旦这两个选项是可以的,最后决定去上海,并且复旦本就是很出名的学校。专业考的是信息与科学工程学院下面的957电子与信息,考的是信号与系统和通原里的第三章概率。专业是本科学这个,升学也差不多是往这个方向升。考研难度的话,前几年是挺简单的,今年有考研机构引流,所以变得非常难。21大概370就可以,因为有专业报的人少,所以实际录取分大概320,20年前几年也不是特别难。因为前几年的火爆,导致很多人想捡漏,所以22年这批变得异常的难,384的复试线,391划到实际录取人数的线,往年2比1的报录比,今年直接干到了6比1,也别想着捡漏了,预测明年也不会太简单,因为今年很多人没考上的,且调剂走的也没几个,很多都会二战,所以明年情况也要考虑清楚再择校。 2.初试经验 数学基础跟的考研,强化跟的考研,考研。视频每章看,学完做对应的题目,基础阶段做了1000题,1800做了一部分,强化阶段做的 660,强化后阶段做的李林的880,然后是刷真题,一天或者两天一套,对对答案总结一下,真题刷完之后做模拟卷,基本主流的都做了,大概做了三十几套吧。强化和强化前需要看视频的,强化后就不太建议看视频了,时间花的太长了。 英语每天背背单词,四月看了语法课,没啥太大用吧,五月开始一天一篇阅读,对应着听考研的课,一篇一篇,听讲解,用的考研圣经每局翻译,精度精做,消耗的时间很长,可能一次就要两三个小时,后面做多了速度会快起来,做的比较快,所以做了点英语一的东西,英语一长居确实多,等做到9,10月回头再做英语二,真的有种降维打击的感觉,英语二怎么这么简单,后面就是做翻译,听的唐静,做新题型,完型,都是集中做,最后是作文,跟的潘赟,九宫格写作,套套句子,准备点模板,作文也不是很难得,最后听了点押题。 政治78月,每天听听考研讲课,饭后休息的时候听听,顺便做做1000题。后面9.10月看着大家都跟考研,转去考研了,听她的技巧班,确实有点用的,以及后面的几个班都听了,时政啥的,政治感觉就是做做题,记住点当年的热点题目就好了,几套模拟卷来回刷选择,还有1000题刷刷(有很多不是重点的,后期就不用多刷了),大题背的肖4,跟的空卡的带背,自己最后整理整理,反正上考场碰到一题,就把自己所有知道的写上去,政治还是不会为难你的,分也不会低的。 最后是专业课,957的专业课很简单的,所以不用担心的,感觉其他学校的专业课也不会太难的,除了一些很卷的学校,专业课的题型一般都是固定的,这个东西就是各自学校的老师出题,老师出不了新的东西的,出新东西还有可能出错,且老师们都是做科研的,这方面出题是真的不会有啥太多创新的。我当时因为刚改考纲,所以对于专业课一直学的很慌,现在回头再看,确实感觉没有必要,复旦的出题就是课后习题的难度,不能再多了。首先拿到大纲,把要考的都划出来,复习一遍,做完对应的习题,就可以上真题,做做看看出题风格,出题特点,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多做题,题海战术,把它对应的参考书的题都做出来, 了解好,然后做点其他习题,我做了圣才的题,还有很多其他的题库,有空就多做呗,没空还是书上为主。957的参考书是奥本海默,讲的很深,考的却是太简单太简单了,对应的前两部分课后习题能都会问题都不大的,我还做了郑君里的书,差不多都能学会,专业课绝对没啥问题的。957除了信号与系统还有通信原理,给的复旦汪源源出的书,不过基本都是用樊昌信的那本,还有配套的考研书,就考第三章,只做了课后习题,还有其他题库里的这张的题,刷完就好了,没有什么问题的。 3.复试经验 本人很不幸,复试被刷了,调剂到医学院去了,复试感觉有点运气不好吧,上来就问我自动控制原理的东西,本科通信并没有学过,扯了五六分钟,最后老师发现我没学过,还有其他几个老师提的问题,也不是很确定,很紧张答得,且有些题目不确定且强行回答了。等结束以后有问几个同学,发现好多都是不会,全程道歉,最后得出结论,复试问的题目都挺细的吧,但是很基础很基础,很多人都答不上,最后看的就是你的态度,一定要诚实,一定要谦卑,一定要尊重老师,且表达自己愿意学习的意愿,题目啥的会不会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态度!!!可惜我复试的表现有点差,尽管排名是在招生人数之内的,还是被刷了,最后参加了校内调剂,吸取了此次的经验,所以调剂上了。 复试比是1.2,刷掉0.2,所以我本身还是挺可惜的,也不要太不把复试当回事吧,有排名大概0.4左右的被刷,408分,还是太可惜了。复试内容就是你报考的方向对应的书本的知识吧,问的很细很基础。 4.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本科双非,最后也上岸了,所以感觉努力总会有结果的。但是还有一句选择大于努力,以我的分数参加往年的是绝对一志愿上岸的,而不会去调剂的,因为报名人数的激增,造成的后果。择校一定要慎之又慎。 关于备考,努力总会有结果,卷一卷,早八晚十坚持坚持,坚持去图书馆,学习氛围真的很重要,多认识几个卷王,一起学习,聊聊题目,考研也不会那么枯燥的。一定要有坚定的目标,就像我考研,因为是复旦,那是多么向往的名校,所以一直支撑着我能够坚持努力下来。 最后的最后,本人也就是个双非双一流本一,从我考到这个分数,再综合本年级同学来看,电子信息也算是热门的,从我看到的情况来看,211是都可以考的,身边考的大多数都上了,985是可以冲的,那些学的卷的,卷王们也基本都上了,考双非是真的很保底,认真学习都可以上的。且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多大参考价值,我本科期间排名专业百分之40多吧,按理说不该冲复旦的,其实只看你这备考一年期间的努力。选择加上努力,最后一定会上岸的!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由佳明老师整理发布xxxfenglaoshi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阅读更多
2022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已更新),附22考研难度分析…

2022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已更新),附22考研难度分析…

原标题:2022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已更新),附22 考研难度分析 22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整理版如下,整理仓促如有错误,会在云逸未来相关平台进行勘误。请关注云逸未来获取更多免费资料 除今年最新考研真题及答案外,云逸未来将于12月27日深度解析22考研真题难度,预测考研国家线涨跌情况,各院校扩招情况,复试最新形势,助力同学们抢先联系导师,备考复试,提高复试成功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阅读更多
2022年在职研究生报考时间详解

2022年在职研究生报考时间详解

  2022年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方式有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高级研修班四种。具体报考时间如下:   一、同等学力申硕   1、报名时间:2022年全年都可以参加同等学力课程班报名,报名入口在本网站;申请硕士学位者在3月份报名,时间在5日-25日左右。   2、考试时间:同等学力为免试入学模式,申硕人员在结业后报名参加全国统考,考试时间设在5月下旬的一个周日。   二、非全日制   1、报名时间:2022年9月(一般24日-27日)参加预报名;或10月(一般10日-31日)参加正式报名。   2、初试时间:12月下旬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初试,时间一般是24日、25日,个别超过3小时的科目安排在26日。   3、复试时间:次年也就是2023年参加复试,各校会在3月或4月安排本次考试,具体时间以院校通知时间为准。   三、中外合作办学硕士   1、报名时间:一般全年都能在本站参加2022年中外合作办学硕士课程班报名。   2、考试时间 :部分院校自行安排入学考试,考试时间以各校公布的通知为准。   四、高级研修班   1、报名时间:2022年全年都可以参加高级研修班报名。   2、考试时间:入学为免试模式,按时完成学业由学校安排时间参加结业考试。   更多在职研究生问题,可以到育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www.yuloo.com/zzy)查看相关信息。或者点击下方小程序 ,了解详情。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
阅读更多
2021心理学考研院校分析之南京大学_网易订阅

2021心理学考研院校分析之南京大学_网易订阅

院校简介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位于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 南京大学心理学系隶属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心理学系。于1920年成立,建有心理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次年,随着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大学,南高心理学 系更名国立东南大学心理学系,隶属教育科,兼属文理科(文理科后分出理科)。 1927年后,国立东南 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潘菽先生留美回国,聘为心理学副教授,半年后升为教授,兼心理系主任。1949年,中央大学改称南京大 学,潘菽任校长。 1956年,南京大学心理系迁至北京,同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室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潘菽遂迁往,任心理学所所长。至此,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停办。 1993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社会心理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为周晓虹教授,第二任所长为翟学伟教授。之后该所划入南京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至今。 200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办心理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与研究生。2008年,社会学系改为社会学院,停办50年的心理学系重新成立,在研究生阶段分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个方向,隶属社会学院,第一任主任为翟学伟教授。现任系主任为周仁来教授,副主任为肖承丽副教授。 全院现有全职教师46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3人),副教授20人,讲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3人,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为南京大学各院系之首;其中,43位博士中有16位分别毕业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及香港等海外著名大学,并有3位全职外籍教师。 主要导师 教授:耿柳娜、桑志芹、唐日新、周仁来 副教授:陈昌凯、李中权、李岩松、王波、肖承丽、张红 (按姓氏排名,非学术研究) 想了解更多导师信息,可于南京大学官网阅览。 研究方向 学硕方向:学制:3年 学费:8000/年 基础心理学 01 (全日制)认知心理学 02 (全日制)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03 (全日制)社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01 (全日制)心理咨询与治疗 02 (全日制)人的社会行为障碍的评估、诊断和矫正 03 (全日制)人的情绪障碍的评估、诊断和矫正 04 (全日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5 (全日制)用户体验与人类工效 06 (全日制)社会心态与舆论 专硕方向: 全日制 学制:2年 学费:1w/年 非全日制 学制:3年 学费:3.5w/年 应用心理 01 (全日制)临 床与心理咨询 02 (全日制)用户体验心理 03 (全日制)心理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 f1 (非全日制)临床与心理咨询 f2 (非全日制)用户体验心理 f3 (非全日制)心理测评与人力 概念区分:应用心理学属于学硕,应用心理属于专硕,一字之差,学硕和专硕不同哦~ 如果对细分方向不够清楚,可以点击下面链接,了解更多。 心理学系科研项目汇总: https://sociology.nju.edu.cn/17674/list.htm 报考要求 本科学历,应届或者有毕业证即可报考。 专科学科: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该类考生报考我校学术型硕士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一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备注:近几年并未录取过同等学力的考生。 招生以及录取情况 2020年拟招生情况: 学硕:基础心理学:4人 应用心理学 6人 专硕:应用心理 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30人 2019年录取、分数线情况: 学硕: 政治单科划线分55分,英语单科划线分55分,专业课单科划线分180,总划线分350分。 基础心理学:预计招生1人,进复试无。 应用心理学:预计招生3人,进复试5人,最高393分,最低350分。录取4人,最高分393分,最低分350分。 专硕:2019年第一年招专硕。 政治单科划线分50分,英语单科划线分50分,专业课单科划线分180,总划线分320分。 全日制计划招生8人,非全日制计划招生30人。进复试40人,最高443分,最低320分。计划从全日制复试名单中调剂11人到非全日制。 全日制录取8人,最高分443,最低分372分。 非全日制录取18人。最高分402分,最低分320分。 2018年录取、分数线情况: 学硕: 政治单科划线分55分,英语单科划线分55分,专业课单科划线分180,总划线分350分。 基础心理学:3个推免 1个自己考 366分,录取了4人(3个推免生),1个正常考试,总分366。 应用心理学:录取了9人(6个推免生),3个正常考试,总分为370、378、396 初试考试科目及书单 初试: 学硕:政治、英语一或日语、专业课 专硕:政治、英语二、专业课 学硕和专硕初试书单相同: 专业课真题分析 2020年学硕真题分析: 2020年专硕真题分析: 试卷结构: 试题分析: 南京大学的应用心理硕士347考研是今年新增的招生方向,参考书目与南京大学的学术硕士参考书目相同,从今年的试卷来看,题型也和南大学硕的相同,对于大家的考查还是基础知识与思维拓展相结合。 总体来说,普通心理学与心理学与生活的考查占比最多,实验和测量次之,统计考查的最少。 首先,选择题。选择题考查的是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没有偏、难、怪题,主要侧重的是对普通心理学与心理学与生活的考查,另外涉及了两个测量的题目。对于选择题考点的复习讲究的是全面,也就要求同学们在基础阶段复习时一定要认真通读课本和学习基础班的视频课程。 其次,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也较侧重普心的考查,出了4个名词解释,另有两个名词解释分属统计和测量。名词解释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各个科目中的核心概念,如自我效能感、标准误、行为样本等,这些概念在勤思老师的讲课中都是反复强调过很多遍的。 再次,简答题。简答题的考查偏向普心和实验两个科目,分别有3个题目,统计和测量各有1题。各科考查的都是十分基础的概念和理论,如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研究伦理、方差分析的条件、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异同等等,均是勤思讲义中做出重点标注的内容。 最后,综合题。综合题分别考查了实验、普心和测量。实验考查了内隐联想测验,如果上课时认真听过老师讲解这个知识点,得到这个40分简直不要太简单。 普心考查了个体面对挫折后的反应,这个知识点出自彭聃龄老师《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在官方指定的第四版中并没有这个知识点,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进行适当的拓展,不要拘泥于指定的参考书目。 测量考查了智力测验,让考生分析智力测验存在的合理性,实际上这个内容在心理学与生活中也有体现,看似开放性试题,实际上在教材中都能找到比较明确的答案。 复试考试科目及书单 学硕:复试不指定参考书目,综合考查考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素养,包括规划科学研究的能力、呈现科学研究成果的能力、评价科学研究成果的能力和英语应用的能力。 专硕:笔试科目同初试。 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笔试: 闭卷考试,成绩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学硕:应用心理学(学硕)考生上机考试,基础心理学(应该)是笔试。 专硕:应用心理 笔试 面试: 由面试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考核,成绩满分为150分 其中,综合素质测试满分为100分,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满分为50分。 同等学力加试: 形式:笔试 时间:每门科目3小时; 科目一:发展心理学、科目二:心理统计 加试合格线90分,加试科目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有1门加试科目低于90分,不予录取 如何开始复习 下面和大家说一下具体的备考规划,我最想说的是,考研本身就是要让自己成长为一个真正具备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人,所以不要押题,踏踏实实的复习比什么方法都好用。 下面是我的建议: 复习安排:共4轮 a 第一轮:通读教材,整理笔记,建立思维导图 b 第二轮:结合教材、视频、讲义,把握重难点 c 第三轮:通过习题,做大量练习。背诵知识点 d 第四轮:再次梳理框架,查漏补缺 最后,要坚持。坚持的意义并不在于精疲力竭地努力,而是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就像每天吃饭、喝水那样。合理的计划、有效的监督、充分的自主以及适宜的动机强度会让你一路前行而不觉太过费力。 最后的最后预祝每一个想要报考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的考生们都可以在复习过程中顺顺利利、坚持到底,勤思愿一路相伴!关于南京大学考研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加夕老师,qq:2392417328 微信:wiqs8899。 小思的午餐加个鸡腿! 小思有话说 各位2020考研同学你们好, 初试结束,但考研征程还未结束,我们还要面对复试,同学们抓紧复习,有疑难问题或者情绪问题,都欢迎咨询勤思老师,预祝大家成功上岸! 心理学: 2020考研心理学术真题解析录播 https://v.qq.com/x/page/c3041ahamde.html 2020考研应用心理硕士真题解析录播 https://v.qq.com/x/page/d30410kk5bs.html 【免费领取】复试一对一答疑30min申请: http://qinsi.qsiedu.com/bd/zyfree.html ...
阅读更多
2021年四川大学商学院MBA招生复试通知林晨陪你考研

2021年四川大学商学院MBA招生复试通知林晨陪你考研

??2021年四川大学商学院mba招生复试通知 林晨陪你考研 一、复试资格及形式 四川大学mba复试分数线: 2021年四川大学商学院mba 2021年四川大学商学院mba 复试形式为线上远程网络复试。 二、四川大学mba复试远程网络准备1、复试软件平台为welink 。考生应准备一台带有摄像头的电脑及一部手机分别作为主次机位,原则上摄像头应为高清自动对焦摄像头,分辨率达1080p(1920*1080像素),如摄像头未配备麦克风需另行准备麦克风。 2、学院将在复试前为每位考生进行视频演练测试,请考生提前准备,准时按要求进行测试,具体时间及办法将在复试群中发布。 3、演练测试及复试过程中,考生应注意着装,应保持发型整洁,素颜、露耳且不可佩戴首饰和耳机。 三、复试时间安排 1、复试费用缴纳时间:?2021年3月24日 – 2021年3月27日(系统每日02:00-22:00开放) 2、政治小论文提交?政治采用网络提交手写论文的方式,政治成绩不计入复试总分,采用合格与不合格为考核标准,若不合格则不予录取。政治题目将在复试群中发布,提交时间: 2021年3月24日9:00 – 2021年3月27日16:00 3、复试报到?复试报到在mba教育中心网站上的报考系统中进行,请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系统填写考生信息,提交相关电子版材料。 报到时间:?2021年3月24日9:00 – 2021年3月27日16:00复试日期:?2021年4月2日 – 4月6日,考生将随机安排在此5天中的一天。四、复试所需材料 1)有效的二代居民身份证; 2)初试准考证(遗失者可登录研招统考网报平台下载); 3)高等教育阶段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无学位证则不提供); 4)“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或“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5)考生工作证明(模板见文末附件); 6)手写签名的《四川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 7)其它个人认为应提交的材料,如:创业证明,海外工作经历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外语能力证书,重大奖励表彰,公益活动证明等;五、复试科目 复试包括背景评估、专业能力测试(简称“专业测试”)、综合素质面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简称“政治”)。 1、背景评估 考生需准备包含个人情况的ppt,面试时在线使用并进行阐述,阐述时间不超过5分钟。ppt参考模板将在复试群中发布。 2、专业测试 测试要点:测试考生对管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分析应用能力。 测试方式:考生在线随机抽取两个专业测试题目并口头作答,一问一答。 参考教材:周三多、陈传明、刘子馨、贾良定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3、综合素质面试 测试要点:通过个人面试形式测试考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面试方式:专家提问,考生作答,一问一答。 六、成绩计算与录取 复试为差额复试,复试成绩总分为100分,包括背景评估30分、专业测试20分、综合素质面试50分。 总成绩计算办法:s总=s初(百分制)*70%+s复(百分制)*30%。 录取方式:按照总成绩由高至 低排序进行录取。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美丽的四川大学mba,录取通知书给大家传递好运。 林晨陪你考研微信公众号 每天分析全国各大重点高校的院校情况 提前面试 复试 情况 全国培训机构这么多,只有林晨陪你考研专注于mba mem mpa emba 提前面试 笔试 和复试 调剂 关于mba mem mpa emba 的提前面试 笔试 复试 调剂等相关问题可以添加林晨老师微信:c477650286 ???? ...
阅读更多
2020最新中西方音乐史考研高分笔记出炉 – 知乎

2020最新中西方音乐史考研高分笔记出炉 – 知乎

2020考研的学弟学妹,告诉你们好消息,我终于整理好2020最新的中外音乐史考研笔记啦! 年前整理忙到大年三十,年 后初五走完亲戚就抓紧开始整理,每天12点多才休息,期间为赶进度,五六次通宵熬夜,同时为了保证笔记质量以及大家使用效果,笔记整理好后,又花了几天时间一个个校对,排版,最终在今天全部完工。一个人做这么大的工作量,真心不易啊,或许只有自己亲自整理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不易与艰辛吧。 你们拿到的不是简单考研复习笔记,真的是我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才整理好的心血,用心之作,只希望帮助你们考研复习节省更多的时间。 2020笔记作了很多内容修改,完善,通过2019考研同学一年的使用,将之前不合适的内容全部更换,同时还增加了很多知识整体逻辑思维导图,重难点彩色标记等等! 下面发几张图供大家参考,如果学弟学妹需要2020最新中西方音乐史考研笔记,可 以+weixin:842924353哦!(weixin头像与知乎一样) 重难点突出(彩色):助记方法:知识点条理层次分明: 另外通知大家,我有weixin公众号啦,公众号是小音学长,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以后有学习方面的疑问,可以给我公众号留言哦,隔一段时间,根据大家留言的问题,汇总问题后,在公众号统一发布哦。因为一个人在忙,一个一个回复真心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请大家理解。 ...
阅读更多
2014年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14年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14年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三家分晋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联合消灭了知氏,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这三家手中。晋君只保有绛和曲沃两小块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76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 2.走马楼吴简 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三国时期吴国的简牍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232)至嘉禾六年(237)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至120字,竹简每枚30字至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现由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收藏。 3.萧规曹随 西汉曹参全盘继承萧何而为政之事。萧,指萧何,汉朝的开国相国。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各种律令制度皆由萧何亲手制定。萧何死后,曹参继而为相国。凡萧何制定之制度法规,曹参都照行不变。汉朝的各种事业因之而有了一个稳定持续的局面。 4.吴声西曲 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歌。吴声流行于晋、南北朝间,是清商乐中出自江南的吴声歌曲,又称江南吴歌。西曲是清商乐中出自江、汉一带的“荆楚西声”,或称西曲歌。两者内容多为情歌,风格均较柔婉抒情,但由于语言、地域、风俗习惯等差异,又各具不同特色。吴声西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过一定影响。 5.玄武门之变 唐初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发动的政变。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但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立下了巨大军功。李建成为巩固地位,与四弟李元吉结盟共同对付秦王。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先发制人,在皇宫北门--玄武门射杀李建成与李元吉,取得了太子地位。之后,高祖让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开启了唐朝的贞观之治。 6.摊丁入亩 清政府实行的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又称地丁合一。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地亩上。具体办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地银和丁银合一,叫做地丁银。该制的推行,废除了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7.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8.三朝北盟会编 南宋徐梦莘编,宋代史学名著,全书二百五十卷,采编年体例。“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该书会集了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标出事目,加以编排,故称为“北盟会编”。作者徐梦莘将同时期的各家所记,以及这一时期的诏敕、制诰、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著等,凡是“事涉北盟者”,兼收并蓄,按年月日标示事目,加以编排,征引的文献达二百多种。 9.韩儒林 近代历史学家。河南舞阳人。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比利时、法国、德国留学。1936年回国,曾任燕京大学、辅仁大学讲师,华西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副校长。从事蒙元史、西藏史、西域史研究,著有《穹庐集》《韩儒林文集》《元朝史》等。 10.夏元吉 明初重臣。字维喆,明代湘阴(今湖南湘阴)人。洪武时以乡荐入太学,太祖用为户部主事,因处事有方,为尚书郁新所器重。成祖即位,进户部尚书,与蹇义等详定赋役诸制。永乐元年(1403年),主持浙西水利,多有建树。历事五朝。曾主持财政二十七年,时国用虽繁,而支应无误。著有《夏忠靖公集》。 二、简答题 1.分析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瓦解和侯景之乱后梁朝衰亡的原因 (一)淝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它的结局对前秦的灭亡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前秦的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具体来说主要有: (1)贸然发动战争,战略失误。前秦任用王猛进行改革,使得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更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但总的来说,改革时间不长,基础不够巩固,整体实力非十分强大,而苻坚错误估计了形势,不顾众人反对,发动了对东晋的进攻。淝水之战中前秦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只剩十多万人,这严重削弱了前秦的军事实力,对前秦的灭亡造成了重要影响。 (2)内部不团结,矛盾众多。前秦政权是氐族苻健建立的,苻健优待士族,尊崇儒学,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氐族、汉族矛盾。汉人王猛实行改革时就遭到了许多氐族豪强的反对。王猛以铁腕手段诛杀豪强,才使得改革得以推行,这无形中加重了内部矛盾。淝水之战后这种矛盾逐渐突出。 (3)后燕的威胁。384年,前燕贵族建立后燕。次年,后燕出兵灭了前秦。 (二)梁朝灭亡是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主要有: (1)经济衰败,士族力量削弱。侯景之乱历时近五年,对梁朝社会造成重大破坏。残暴的侯景军在江东地区大肆烧杀抢掠,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士族势力也在此次内乱中受到沉重打击,这严重削弱了维系梁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内部纷争不断。梁武帝在侯景之乱中被活活饿死,这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混乱。梁武帝子孙为争王位,纷纷自立,互相攻打,局面混乱。 (3)统治残暴,民怨沸腾。梁武帝对百姓的统治相当残酷,迫害无辜,每年判处两年以上徒刑的就达5000人之多,这引起了人民的不满,陈霸先力量的壮大与此不无关系。 2.分析元明辅政制度的变化 (一)元朝废弃以前的三省制,实行一省制,即设立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总理政务。 中央设中书省,中书令是虚衔,由皇太子兼领。中书令之下,有左、右丞相,是实际的宰相。下面有平章政事,及右丞,左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省下面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另有侍郎为副,与尚书共同处理政务。 (二)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明初,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建制基本承袭元朝。 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不久,太祖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洪武十三年,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揽政,且欲谋反,朱元璋杀胡惟庸,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臣下有奏请者处以极刑。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和丞相后,即提高六部的地位,委大政于六部,由六部分理天下庶务。由此六部尚书之上更无首长,六部各不相属,六部尚书平列,上面总其成者是皇帝,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三)明代内阁制度。洪武十五年(1382 年)朱元璋设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等五殿阁大学士,秩正五品,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处理政务公文。这些大学士于宫内殿阁办公,亦称内阁学士,至永乐年间发展成较为正规的内阁制度。明初的内阁“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并无独立裁决事务的权力,只是皇帝的助理、秘书班子。仁宗、宣宗到英宗正统前期,内阁的地位有了显著上升。其工作也由过去比较空泛的“参预机务”转变为固定的“票拟”,即代替皇帝阅读臣僚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上进”,亦谓“条旨”。自此票拟逐渐成为内阁最重要和制度化的职掌。英宗以后内阁制度的继续发展。内阁大学士大夫排名有先后,到英宗天顺时,位居第一者开始有了“首辅”的尊称,其次者称次辅,余人称群辅。首辅并非制度规定,而是在实际政务运作中形成的,一般指大学士大夫入阁最早、资历最深、加官最高者,而此人又通常最受皇帝信任。后来票拟权专归于首辅,更加大了其与其他辅臣的身份差距。六部凭借其最高行政机构身份,时常与内阁相抗,但最晚到嘉靖时期,内阁朝会班次已列于六部之前,在阁、部之争中占了上风。 三、论述题 1.结合科举制度的形式和内容,分析科举制度的利弊得失 (一)形成过程 (1)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于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为后来历朝历代所继承。(2)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继承和发展。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3)宋代科举制比唐代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也有自己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殿试成为定制和“糊名法”的实行,采取的名额也比唐朝大大增加了。(4)明清时期科举制产生了巨大变化,专重“四书”、“五经”,以八股文取士。“八股取士”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这严重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5)清末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直到1905年,在中国古代选官史上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最终被废除。 (二)历史影响: (1)科举制是以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相较于以前的推举选拔人才,更为公平、合理,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2)使得寒门子弟都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上层社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同时打击了旧的门阀势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3)同时,为了参加科举,考生们需要阅读大量经、史、子、集书籍,提高了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文化素养,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4)然而,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考试内容越来越死板,以程朱理学为主,士子所学不外乎程朱之学,三纲五常,加之以八股取士,严格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思想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成为影响我国教育事业近现代化的一大障碍。 2.论述周公及其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地位与孔子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周公对中国政治思想的贡献十分卓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公是后世许多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创立者,无论哪个朝代,都将周公放置在极高的地位,其“以德治国”理念更是被推崇。 作为周王朝的缔造者,周公主导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具有根本性的典章制度,如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等。之后,周朝基本沿袭这些制度。秦之后虽然对部分制度有所革除,但这些制度反映出的政治理念依然被沿用。如嫡长子继承制在后世继承制度上依然至关重要,时常被援引。“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政治思想常被援引来劝谏帝王施行仁政。 在政权合法性构建上,周公树立了“以德配天”的政治理念;在政治制度化构建上,周公采用制作礼乐的方式;在统治策略上,周公采取“明德慎罚”的策略。这些是后世施行政治统治的准绳。如,孔子尊奉周公设置的礼制,刘歆为王莽篡汉而祭出周公制定的周礼,韩愈为辟佛老而宣扬周公树立起来的儒学道统,等等,都是周公政治思想影响后世深远的表现。 孔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孔子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德教化。“礼”是指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仁”既是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道德实践的最高准 则。为创立理想社会,孔子主张通过躬行“内圣外王”的途径达到“大同”的目的。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主张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他提出“有教无类”,主张无论地位贵贱,都可接受教育。他提出“因材施教”等理念用于教育平等。孔子还有“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这些都被后世所推崇,甚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些今日看来是糟粕的东西也在后世文化中有显著的表现。 孔子较为系统地整理了《周礼》,撰写了《春秋》,表明效法先哲而为后世立法。 后世将他与周公并称为“周孔”,被视为道统的代表人物。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朱熹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儒学,一直到现在,孔子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处于最尚地位。 2014年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三家分晋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联合消灭了知氏,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这三家手中。晋君只保有绛和曲沃两小块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76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 2.走马楼吴简 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三国时期吴国的简牍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232)至嘉禾六年(237)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至120字,竹简每枚30字至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现由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收藏。 3.萧规曹随 西汉曹参全盘继承萧何而为政之事。萧,指萧何,汉朝的开国相国。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各种律令制度皆由萧何亲手制定。萧何死后,曹参继而为相国。凡萧何制定之制度法规,曹参都照行不变 。汉朝的各种事业因之而有了一个稳定持续的局面。 4.吴声西曲 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歌。吴声流行于晋、南北朝间,是清商乐中出自江南的吴声歌曲,又称江南吴歌。西曲是清商乐中出自江、汉一带的“荆楚西声”,或称西曲歌。两者内容多为情歌,风格均较柔婉抒情,但由于语言、地域、风俗习惯等差异,又各具不同特色。吴声西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过一定影响。 5.玄武门之变 唐初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发动的政变。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但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立下了巨大军功。李建成为巩固地位,与四弟李元吉结盟共同对付秦王。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先发制人,在皇宫北门--玄武门射杀李建成与李元吉,取得了太子地位。之后,高祖让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开启了唐朝的贞观之治。 6.摊丁入亩 清政府实行的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又称地丁合一。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地亩上。具体办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地银和丁银合一,叫做地丁银。该制的推行,废除了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7.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8.三朝北盟会编 南宋徐梦莘编,宋代史学名著,全书二百五十卷,采编年体例。“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该书会集了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标出事目,加以编排,故称为“北盟会编”。作者徐梦莘将同时期的各家所记,以及这一时期的诏敕、制诰、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著等,凡是“事涉北盟者”,兼收并蓄,按年月日标示事目,加以编排,征引的文献达二百多种。 9.韩儒林 近代历史学家。河南舞阳人。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比利时、法国、德国留学。1936年回国,曾任燕京大学、辅仁大学讲师,华西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副校长。从事蒙元史、西藏史、西域史研究,著有《穹庐集》《韩儒林文集》《元朝史》等。 10.夏元吉 明初重臣。字维喆,明代湘阴(今湖南湘阴)人。洪武时以乡荐入太学,太祖用为户部主事,因处事有方,为尚书郁新所器重。成祖即位,进户部尚书,与蹇义等详定赋役诸制。永乐元年(1403年),主持浙西水利,多有建树。历事五朝。曾主持财政二十七年,时国用虽繁,而支应无误。著有《夏忠靖公集》。 二、简答题 1.分析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瓦解和侯景之乱后梁朝衰亡的原因 (一)淝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它的结局对前秦的灭亡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前秦的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具体来说主要有: (1)贸然发动战争,战略失误。前秦任用王猛进行改革,使得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更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但总的来说,改革时间不长,基础不够巩固,整体实力非十分强大,而苻坚错误估计了形势,不顾众人反对,发动了对东晋的进攻。淝水之战中前秦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只剩十多万人,这严重削弱了前秦的军事实力,对前秦的灭亡造成了重要影响。 (2)内部不团结,矛盾众多。前秦政权是氐族苻健建立的,苻健优待士族,尊崇儒学,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氐族、汉族矛盾。汉人王猛实行改革时就遭到了许多氐族豪强的反对。王猛以铁腕手段诛杀豪强,才使得改革得以推行,这无形中加重了内部矛盾。淝水之战后这种矛盾逐渐突出。 (3)后燕的威胁。384年,前燕贵族建立后燕。次年,后燕出兵灭了前秦。 (二)梁朝灭亡是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主要有: (1)经济衰败,士族力量削弱。侯景之乱历时近五年,对梁朝社会造成重大破坏。残暴的侯景军在江东地区大肆烧杀抢掠,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士族势力也在此次内乱中受到沉重打击,这严重削弱了维系梁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内部纷争不断。梁武帝在侯景之乱中被活活饿死,这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混乱。梁武帝子孙为争王位,纷纷自立,互相攻打,局面混乱。 (3)统治残暴,民怨沸腾。梁武帝对百姓的统治相当残酷,迫害无辜,每年判处两年以上徒刑的就达5000人之多,这引起了人民的不满,陈霸先力量的壮大与此不无关系。 2.分析元明辅政制度的变化 (一)元朝废弃以前的三省制,实行一省制,即设立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总理政务。 中央设中书省,中书令是虚衔,由皇太子兼领。中书令之下,有左、右丞相,是实际的宰相。下面有平章政事,及右丞,左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省下面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另有侍郎为副,与尚书共同处理政务。 (二)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明初,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建制基本承袭元朝。 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不久,太祖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洪武十三年,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揽政,且欲谋反,朱元璋杀胡惟庸,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臣下有奏请者处以极刑。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和丞相后,即提高六部的地位,委大政于六部,由六部分理天下庶务。由此六部尚书之上更无首长,六部各不相属,六部尚书平列,上面总其成者是皇帝,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三)明代内阁制度。洪武十五年(1382 年)朱元璋设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等五殿阁大学士,秩正五品,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处理政务公文。这些大学士于宫内殿阁办公,亦称内阁学士,至永乐年间发展成较为正规的内阁制度。明初的内阁“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并无独立裁决事务的权力,只是皇帝的助理、秘书班子。仁宗、宣宗到英宗正统前期,内阁的地位有了显著上升。其工作也由过去比较空泛的“参预机务”转变为固定的“票拟”,即代替皇帝阅读臣僚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上进”,亦谓“条旨”。自此票拟逐渐成为内阁最重要和制度化的职掌。英宗以后内阁制度的继续发展。内阁大学士大夫排名有先后,到英宗天顺时,位居第一者开始有了“首辅”的尊称,其次者称次辅,余人称群辅。首辅并非制度规定,而是在实际政务运作中形成的,一般指大学士大夫入阁最早、资历最深、加官最高者,而此人又通常最受皇帝信任。后来票拟权专归于首辅,更加大了其与其他辅臣的身份差距。六部凭借其最高行政机构身份,时常与内阁相抗,但最晚到嘉靖时期,内阁朝会班次已列于六部之前,在阁、部之争中占了上风。 三、论述题 1.结合科举制度的形式和内容,分析科举制度的利弊得失 (一)形成过程 (1)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于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为后来历朝历代所继承。(2)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继承和发展。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3)宋代科举制比唐代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也有自己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殿试成为定制和“糊名法”的实行,采取的名额也比唐朝大大增加了。(4)明清时期科举制产生了巨大变化,专重“四书”、“五经”,以八股文取士。“八股取士”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这严重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5)清末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直到1905年,在中国古代选官史上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最终被废除。 (二)历史影响: (1)科举制是以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相较于以前的推举选拔人才,更为公平、合理,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2)使得寒门子弟都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上层社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同时打击了旧的门阀势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3)同时,为了参加科举,考生们需要阅读大量经、史、子、集书籍,提高了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文化素养,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4)然而,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考试内容越来越死板,以程朱理学为主,士子所学不外乎程朱之学,三纲五常,加之以八股取士,严格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思想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成为影响我国教育事业近现代化的一大障碍。 2.论述周公及其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地位与孔子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周公对中国政治思想的贡献十分卓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公是后世许多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创立者,无论哪个朝代,都将周公放置在极高的地位,其“以德治国”理念更是被推崇。 作为周王朝的缔造者,周公主导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具有根本性的典章制度,如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等。之后,周朝基本沿袭这些制度。秦之后虽然对部分制度有所革除,但这些制度反映出的政治理念依然被沿用。如嫡长子继承制在后世继承制度上依然至关重要,时常被援引。“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政治思想常被援引来劝谏帝王施行仁政。 在政权合法性构建上,周公树立了“以德配天”的政治理念;在政治制度化构建上,周公采用制作礼乐的方式;在统治策略上,周公采取“明德慎罚”的策略。这些是后世施行政治统治的准绳。如,孔子尊奉周公设置的礼制,刘歆为王莽篡汉而祭出周公制定的周礼,韩愈为辟佛老而宣扬周公树立起来的儒学道统,等等,都是周公政治思想影响后世深远的表现。 孔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孔子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德教化。“礼”是指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仁”既是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道德实践的最高准 则。为创立理想社会,孔子主张通过躬行“内圣外王”的途径达到“大同”的目的。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主张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他提出“有教无类”,主张无论地位贵贱,都可接受教育。他提出“因材施教”等理念用于教育平等。孔子还有“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这些都被后世所推崇,甚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些今日看来是糟粕的东西也在后世文化中有显著的表现。 孔子较为系统地整理了《周礼》,撰写了《春秋》,表明效法先哲而为后世立法。 后世将他与周公并称为“周孔”,被视为道统的代表人物。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朱熹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儒学,一直到现在,孔子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处于最尚地位。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