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说考研,而科学的称谓里,研究生既包含了硕士研究生,也包含了博士研究生。民间
一般说的考研更倾向于指代报考硕士研究生。
许多大学生及其父母为了更光辉的前程或缓解就业压力,想要考研;已经毕业工作后想要自我提升的人士想要考研;部分在岗人士为了岗位级别提升也需要考研。
那么硕士研究生究竟是如何培养的呢?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需要做些什么,它和本科的学习方式是不是有很大不同?为什么会有学生难以毕业?看完以下介绍,各位读者将获得答案。
01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
根据高校规定及国家的相关政策,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以下三个能力(培养目标):
获得学科内扎实而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具有学科内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内的真实从业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达到熟练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论文的程度。一名合格的研究生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学习,也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科学的交流是无国界的,对外语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考研英语普遍很难。毕竟科研学习的道路上,查阅外文专业文章不可能逐个单词去查字典,也不可能请外语专业的同学帮忙写论文,参加国际学术讲座也不好带翻译,自身具备过硬的英语能力才是硬道理。
02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想必很多同学和家长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这是由所属学院与导师共同讨论并指导,由研究生根据自身特点,个人与专业相契合为目的,三方共同完成的一份计划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培养目标、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学位论文等。
这是为每个研究生量身打造的专属培养计划,人手一份,各不相同。各位同学,有没有被重视的感觉?这一份培养计划书一旦由学院和导师确定,便会按照计划内容对该研究生进行培养。
由此可见,对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良好的自我认识多么重要,否则很难完成一份合理且合格的计划书。一些被迫考研的同学(家长要求或逃避就业),刚进学校报到就会感觉困难重重,非己之爱,一切困难都会变成烦躁和焦虑。所以我一再重申,考研与否一定要自己决定,你命由你不由他人!
03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一般是“导师责任制”或“导师+研究生指导小组”的模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科研并行的方式。参与科研及协助导师完成项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也是硕士培养与本科生培养最大的不同。
本科生通过上课学习,参加学科考试达到标准即可获得学分,修满学分最终完成论文和答辩就可以毕业,并获得学位。而硕士研究的课程学习占比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参与专业内的科学研究,实践调研,学术交流等,最终需要获得满足一定质量要求的研究调研成果,形成论文,完成答辩方可毕业。本科侧重于学习理论,硕士研究生更侧重于实践研究。
网络上一直有讨论“研究生是否需要帮助导师做项目”的话题,甚至有在校研究生回答“学生没有义务帮助导师做项目”。能给出这样答案的研究生可能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研究生吧。
04硕士研究生是科学发展的新鲜力量
研究生导师申请的项目是真实存在的科学研究项目。越是等级高的大学及专业,越是享有威望的导师申请进行的科研项目能量越大,级别越高。而这些研究都是贴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并与本专业学科息息相关的全新领域。
既然是全新的研究领域就不会有现成的答案,研究成果都是导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逐步获得。项目等级越高,科研责任越重,遇到的
问题和困难就会越多。研究生参与到项目中来,能够获得独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的——获得科研能力或从业能力。
学生本身对学科并没有热情,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不了解也不认同,不具备潜心探索并解决研究途中难题的能力,这就是有些研究生难毕业的原因之一。
现在硕士研究生在大幅度扩招,也有高等院校在不断清退,这是值得人深思的想象。各位想要报考研究生的同学,衡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研究生这条路。千万不要费尽心力考上了,又难以毕业。但是真的一旦确定心意,那就为自己的未来全力以赴吧!
关于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考试、就业的相关问题,欢迎关注并私信,我会一一为您解答!
关于考研的其他内容,请移步阅读:
考研信息要“去伪存真”,大学生们,这些考研“伪命题”你都看过
今日龙门阵:如何看待#硕士研究生大幅扩招#和高校清退研究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