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661字阅读需5分钟
考研学长对于过去一年考研备战的经验,以一个感性的角度进行分享,希望大家能从中了解考研备考需要做的事情。
备考之初-懵懂少年
做出考研这一个决定在刚踏入大学校园就开始了,只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我一开始的三年都没有去做些关于考研备考的事情,正式备考是在2017年5月份,记得当时一边准备着中南地区结构力学竞赛,一边在准备高数基础阶段的复习。宜昌五月份的天气还算不错,温度适宜,最开始的半个月几乎看多少就忘多少,而且做老汤的1800题基本每一题都要认真看一遍答案,虽然效率不高,但是这对我后期的数学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感受到考研复习的紧张,每天把自己定下的目标完成就回寝室听听歌玩玩游戏,虽然不能说这样做是绝对的不好,毕竟这浪费了一部分时间。
小插曲-竞赛
五月份那一个月背包里基本上就是四本书:结构力学(上下册)、接力题典1800(高数)、高等数学,每天背着去图书馆,晚上又背回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武汉比赛那天,在动车上看了一路的结构力学,说句实话好像不太符合我的作为,可是拼搏的年纪何必去在乎这些细枝末节呢。随着比赛的结束接下来的六月份充满了各科考试、课程设计,六月没做多少关于考研的学习,可以这么说,之前所有的基础复习只在脑子里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至于真正的题目上手就可以做出来就要到九月初了。
备考地点的选择
考研的人最怕的应该就是孤独吧,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至少我是。在暑假来临的时候,学校很多人都回去了,剩下一小部分人,而我就是这一小部分。忙着去理科楼占考研教室,着手买各科的复习资料,剩下的就是每天反复的看那十几本书,所谓熟能生巧,看多了自然有思路了。当时可以选择的复习教室有专业考研教室(有空调)、公共教室,至于为什么我不选择在我们专业的考研教室复习有两点原因。第一是因为熟面孔太多,每天的复习不自然,因为考研(不仅是考研,更
是你拼搏的时候)就意味着你不能随大流,凡事有自己的方法和判断那你才能一步步的达到自己追求的理想前进;第二是因为有时候太安逸的环境会让人懒惰,在陌生的环境和在你最熟悉的环境做同一件事效果和感悟会完全不一样。有句话说得好:孤独使人优秀。其实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能感受得到这句话的真理,当你想认真做好一件事的时候,请选择孤独,安逸会让你迷失方向。
正式进入备考
暑假,这是考研决定性的一个阶段,对于每一个考研的人来说这个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你把这个阶段用好了,后面的路才会更好走,对自己的复习更加有信心。宜昌的七八月份真的热,是那种坐在教室都能汗流浃背的热,要是问我没有去专业考研教室吹着空调复习现在想起来有没有后悔类似的问题,我觉得一点都不后悔。因为那一个暑假的经历,真的自己都觉得苦,中午吃着食堂的饭菜吃几口都不想吃,因为食堂一楼的饭菜真的不好吃。吃完了回去还得洗个冷水澡午休才能安心入睡,其实暑假的每一天睡得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那天睡过了,怕又几个小时没有复习,害怕别人比你复习速度快。我一直都没有调闹钟的习惯,就算正常上课也不会,但是考研这半年左右的时间每天早上中午的闹钟都没有停过,早上7:10,中午13:40。晚上十点钟回寝室洗漱吃点东西,十一点睡觉,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因为考研教室的桌子比较高凳子比较矮,所以看书都要向前趴着,每天看书回来胳膊都会酸痛。其实,暑假两个月过得也是很迷茫的,每天除了数一就是单词阅读,这样复习了一个多月,自己也完全感受不到有任何的巨大进步,每天白天都用来复习数学了,所以我数学的进度很快,两个月左右就把基础和强化复习完了。
当然有速度的同时也要注重质量,每天开始新的复习之前我都会花半个小时时间把之前复习的知识点过一遍,避免强化复习完之后把前面的知识都忘记了,那所有的功夫就白费了。在很多题目写不出来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会怀疑自己行不行,能不能考上,我每天都有这样的疑惑,因为就算你复习得再好总会有你不会的题,所以不要怀疑自己,认真做好遇到的
每一道题,反复几遍,总能掌握。
一名在读研究生发自内心对考研备考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