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宝刀君发现一个现象:非211院校的学生一旦在被问起学校这块时,总感觉有点底气不足,特别是三本院校的学生,这一点较为强烈
。
是谦虚吗?
我想大部分交流的学生,都是比较好学的,谦虚的成分比较多,但也有少部分是由于学校的层次进而导致自卑。
其实大可不必。
今天,宝刀君就这个问题,分享一点自己的看法。
1、考研的这批二本、三本学生,是怎么产生的?
通过平时的交流,宝刀君发现,在二本、三本考研的这一批学生中,其实很多时是高考后直接去念书的,也就是没有再复读。
为什么不考虑复读呢?
有些是家庭原因,掏不起再补习一年的学费生活费。有些是个人原因,高三再复读一年,有些人担心再次折戟沉沙,压力太大。还有些是不清楚名校的影响力,觉得上个大学后再努力学习寻找新的机会吧。
农村学子,尤其是亲戚邻里对大学这些相关的知识都不了解的时候,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先去就读。
至于院校报考,根本就啥都不清楚,根据名字报考、根据地域报考、根据专业查询报考、根据熟人介绍报考,等等,
而这一部分学生,高考发挥失常的这一批学生,进入大学后,视野逐渐开阔起来,知道了自己的大学和211、985院校的差别,知道了就业找工作和学校、专业的关系,知道了考研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心中考取名校的情结逐渐上升,于是就迈入了考研大军的队伍中。
2、分数能代表一切吗?
考上名校,在主流公认的考试中、学科竞赛中获得高分,这只能证明“这个人的智商高,特别是应试能力很强”。
仅此而已,罢了。
就像宝刀君开设的自控私家课辅导,也仅仅只能证明:宝刀君的自控学习的不错,擅长这门课的考试辅导罢了,仅此而已,仅仅是应试教育下的衍生品罢了,并不能证明宝刀君的其他也很好。
社会上的立足,职场上的生存发展,家庭上的关系维系,靠的是智商、情商和逆商。
智商年幼的时候,主要体现在学习上,智商高的孩子会有好的学习成绩,会考上好的学校。情商青春期表现在谈对象、参与社会和社团活动;参加工作以后在部门的工作上,表现有优秀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情商高的人往往很容易在以上方面取得优秀的成绩。逆商在事业、家庭上表现为有顽强的意志力,能积极面对困难,同时能
想办法克服困难,不消极。少年时期灾难往往会培养出极高的逆商,对孩子的人生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少年磨难便是福。
3、条条大路通罗马
由于有了宝宝后,媳妇上班,妈妈带娃,我做饭,炒菜得学啊,所以我从西瓜视频、抖音上看了不少关于做菜的妙招方法,照着做了后,没想到饭菜的味道还确实有所提高。
在看视频时,我刷到有一个“一个普通男孩的时年”、“一个普通女孩的
十年”这个系列主题的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根据自己的真人真事,将过去十年、二十年的奋斗经历以视频的形式分享出来。
我看了后,感触很多。
记得其中有一个视频,具体的忘了,印象中说的是西安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的一个本科毕业生,本科期间基本上是瞎混的,拿的奖项屈指可数,毕业后先是随便签了个工作,后来又去了小米,在年会上见到了雷总兴奋不已,后来又签约了蚂蚁金服……
看到这个视频,我当时脑子里就冒出来这些词: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啊、奋斗是一辈子的事情、条条大路通罗马啊……
以这个学生的履历来看,本科毕业那会儿,没考研,普通本科毕业,或许没有周围人“闪亮”,但是越往后走,他的人生就好像开挂了一番,越走越顺……
除了这个视频,还有其他的,有的学生,本科进了普通的学校,随后又考研读博发SCI;有的考学失败,折腾餐饮生意开了好几家店;有的普通学校毕业,靠销售卖房子在大城市落户;有的专升本,33岁考上编制内公务员…….
说明什么?
佛说: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茫茫人世间,众生皆苦。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坎坷、磨难和不如意,这些经历都给每个人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苦恼和折磨。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些苦致使不同的人们都在无尽的苦海里拼命挣扎,与这些苦抗争的过程,就是所谓的人生。
挣不脱,永受其扰;挣脱了,才能常乐。
因此呢,
痛苦失意的时候,不妨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因过去的一时失意而丧气,也不要因过去的一时胜利而沾沾自喜。要知道,人生路漫漫,条条大路通罗马,努力奋斗就是了。求学历之路走不通,寻找其他路线就是了,打通了,混的不一定差。
在宝刀君看来,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买套房,能在城市里生存下去,工作顺心,家庭幸福美满,就已经是我们普通人眼中的好日子、好人生了。